AutoR智驾 | 2015-12-08 13:27 作者:纪然 1

荐书:为什么制度的包容性是决定各国兴蓑成败的根源?

企业规划
如果没有最初产生于西方国家的包容性制度,持续的经济增长就是不可能的,因为只有真正自由的社会才能够激发原始创新及其必然导致的创造性毁灭。

国家为什么会失败.JPG

 

《国家为什么会失败》

作者:德隆·阿西莫格鲁  詹姆斯·A·罗宾逊

 

出版社:湖南科技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9月

推荐人:纪然

 

 

如果选一本年度经济学图书的话,《国家为什么会失败》可当此殊荣,有评论者将此书称之为当代的”国富论”,尽管这本2012年出版的著作在三年之后才引入中国。

 

自二战结束乃至苏联解体以来,虽然经济全球化开启了一轮全球的经济繁荣周期,世界各国的差距并没有缩小,区域性的不平衡似乎还有加剧的现象。

 

《国家为什么会失败》回答了困扰专家们几个世纪的问题:为什么有的国家富、有的国家穷;国家为什么按照富裕不富裕、健康不健康、食物充足不充足来划分?是文化、天气、地理特征还是不知道正确政策?

 

本书由两位作者德隆·阿西莫格鲁和詹姆斯·A·罗宾逊二人通力合作完成,阿西莫格鲁是麻省理工学院的基利安经济学教授,2005年,他获得了奖给40岁以下对经济学思想和知识做出重大贡献的经济学家的约翰贝茨克拉克奖。

詹姆斯·A·罗宾逊是政治学家和经济学家,是哈佛大学的大卫弗罗伦斯政府学教授,也是世界著名的拉美和非洲问题专家,他长期在博茨瓦纳、毛里求斯、塞拉利昂和南非工作。

 

二人在15年原创性研究的基础上,整理了罗马帝国、玛雅城市国家、中世纪威尼斯、苏联、拉美、英格兰、欧洲、美国和非洲的大量历史证据,建立了一个跟当今社会下列重大问题高度相关的新政治经济学理论,包括:中国会以如此快的速度持续增长吗?能够超越西方吗?美国的最好时光过去了吗?什么是帮助数十亿贫困人口走向繁荣的最有效方式呢?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正是这本书的作者重点关注的国家之一。

 

今天中国的经济在经历了近三十年的高速增长后正面临新常态的挑战,在经济转型的时刻,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正在以国家战略的方式推动社会化创新。

 

这一战略会成功吗?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会再次到来吗?

 

阿西莫格鲁和罗宾逊在本书中得出了一个创造性的观点:推动一个国家成功或失败的核心因素就是制度,是一个国家所采取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决定了这个国家的经济绩效进而决定了与其他国家在经济绩效上的差异。

 

在这一观点之上,他们提出了制度的包容性(inclusive)和攫取性(extractive)这一概念。在对政治和经济两个维度进行刻画后,提出了包容性政治制度、包容性经济制度、攫取性政治制度和攫取性经济制度等概念。他们没有对这些概念进行界定,而是借用历史上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描述性说明。

 

历史上大部分国家在大部分时期内采取的是攫取性政治制度和攫取性经济制度。比如,光荣革命前的英国、大革命前的法国、非洲以及亚洲。所谓攫取性,从政治上说广大公众没有决策权或表决权,没有选择政治制度或经济制度的权利,结果所选择的制度或者制定出来的政策成为一部分人攫取另一部分人的工具;从经济上说,所有的经济制度或者经济政策都是由当权者、统治者或者精英人物制定出来的,他们通过各种垄断权、专卖权、市场控制等掠夺生产者,使得生产者只能够得到所生产产品的一少部分甚至得不到所生产的产品,结果就是生产性激励的不足。比如,历史上欧洲殖民者对南美洲秘鲁、巴西和北美洲墨西哥等的殖民,欧洲殖民者从非洲大量贩运奴隶到美洲、亚洲等国家或地区进行奴役等,殖民地的土著居民被剥夺了所有的政治权利和经济权利,被迫为殖民者工作,他们建立起来的是典型的攫取性政治制度和攫取性经济制度。攫取性政治制度和攫取性经济制度是对应的,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采取攫取性政治制度,那么其很有可能建立起来的是攫取性经济制度。

 

包容性政治制度和包容性经济制度则是如何建立的呢?

 

历史上,许多国家通过革命建立起了包容性政治制度和包容性经济制度,现在大多数发达的民主国家采取的就是包容性政治制度和和包容性经济制度,如美国、英国、法国等。所谓包容性,从政治上讲,强调人民或者说广大群众具有政治权利,能够参与政治活动,选举领导人或当权者,选举政策制定者,领导人或当权者是人民或者选民的代理人而不是统治者,任何人都有成为领导人、当权者或政策制定者的机会或可能性;从经济上讲,强调自由进入和竞争,任何人都没有通过垄断、专卖或者市场控制获得超额利润的机会,人们都可以获得生产性收益的绝大部分或者全部,人们具有很高的生产性激励。比如要在美国,任何人都可以参加竞选总统或者议员,人民具有投票的权利,众议院和参议院是重要的决策机构,任何人都有成为众议员或者参议员的机会;在经济上,不论是谁都没有垄断权,甚至像世界首富比尔盖茨(Bill Gates)也会受到联邦法院的反垄断调查;光荣革命之后的英国、明治维新之后的日本、大革命之后的法国等也都如此。


在几上以种制度组合形式中,阿西莫格鲁和罗宾逊认为,采取攫取性政治制度和包容性经济制度的国家也是存在的,比如只进行了经济改革而没有进行政治改革的国家,但是这种国家的包容性经济制度难以长期存在,很快就会由于攫取性政治制度而发展成为攫取性经济制度。这种国家往往是为了刺激人们的生产性激励而制定的包容性经济制度,但是不会从根本上触动既得利益者或者当权者的利益,而他们刺激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有更多可以攫取的资源。


阿西莫格鲁和罗宾逊认为有的国家(或地区)建成了包容性政治制度和包容性经济制度,而有的国家(或地区)建成的是攫取性政治制度和攫取性经济制度,结果就造成了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造成了世界性的不平等。

 

那么,这些国家为什么能够建立起包容性政治制度和包容性经济制度而其他国家没有呢?他们认为,这些国家建立起包容性制度并非必然,而是偶然的。阿西莫格鲁和罗宾逊强调偶然因素、偶然事件的作用。他们采用了“制度漂移(institutions drift)”这个术语。制度的发展变化就像浮在水面上冰块的漂移,两块本来在一起的冰块,可能会越漂越远,原因就在于它们在许多偶然因素的影响下渐行渐远。两个国家或地区的制度本来可能一样,但是它们的发展变化可能会在各种偶然因素的影响下渐行渐远,并最终导致了本质的差别。阿西莫格鲁和罗宾逊认为,无论是包容性制度还是攫取性制度,都能够产生经济增长,关键是经济增长能否持续,能否实现长期经济增长,只有包容性制度才能够实现长期经济增长。

 

两位作者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只有在包容性制度下才能够实现长期经济增长,包容性制度是实现长期经济增长的条件。一个国家或地区要实现长期经济增长,需要包容性政治制度和包容性经济制度并存。这是因为包容性政治制度和包容性经济制度能够克服攫取性制度下阻碍增长的条件或因素,并且能够为长期经济增长创造条件。

 

这也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生产者之间的激励。

 

在包容性制度下,生产者有充分的激励从事生产活动,因为生产者能够占有所生产产品的大部分或者绝大部分,并且对此有稳定的预期,生产者从事生产活动的激励完全是内生的,不需要强制,这种生产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能够长久进行下去。

二是避免攫取者任职期限约束下的掠夺性攫取。

 

在包容性制度下,没有攫取者,总统或首相等所谓的当权者或统治者不是攫取者,而更大程度上是议会等机构的代理人或议会等机构决策的执行者,这就避免了攫取性制度下统治者、当权者或任职者通过个人权力或权威进行攫取的行为。如果首相或总统等当权者不按照选民的意志行事或者作了违背选民意志的事情,就会受到选民的抵制,或者不能够再次当选。正是通过这种包容性制度,避免了攫取性行为,提高了生产者之间的激励。
  

三是避免了攫取者之间的非生产性活动,并促进了生产性活动的发展。

 

在包容性制度下,人们更多的是从事生产性活动,通过发明、新技术等的采用获得有利的生产条件,而不是通过从别人那里攫取维护既得利益或者获得额外收益,这样能够鼓励创新、发明和新技术、新的生产条件的采用,进而促进生产。比如,美国的比尔盖茨(Bill Gates)是世界首富,主要是通过技术创新或发明创造来获得超额利润成为世界首富的,在他成为世界首富后还经常受到美国联邦法院等的反垄断调查或诉讼并且时刻面临着微软被分拆的危险,而墨西哥的电信巨子、世界首富卡洛斯斯利姆(Carlos Slim)则主要是依靠与总统等当权者的关系垄断了墨西哥的电信产业并将整个电信产业收购为私有财产而致富的。盖茨和斯利姆创造财富或者使个人致富的方式有本质的差别。盖茨是在包容性制度下创造财富并致富的,而斯利姆则是在攫取性制度下通过垄断定价等进行攫取而致富的。

 

根据前面的分析,在攫取性制度下,增长虽然能够实现,高速增长也可能实现,但是不能够持续增长或者说不能够实现长期稳定增长。只有在包容性制度下,长期经济增长才能够实现。

 

所谓包容性制度如果用传统的西方经济学的术语来形容,也许小政府大社会是这种形式的另一种表达,政府从各种竞争性领域退出,以提供公共服务为职责,而社会中的各个公民实体有充足的自由发展自我。

这与李克强总理倡导的简政放权建立了一种具有逻辑张力的联系,而这也是本书为中国走向创新型社会提供的一种路径选择吧。



 

黑客与画家.jpg


《黑客与画家:来自计算机时代的高见》

 

作     者[美]保罗格雷厄姆 Paul Graham 著 阮一峰 译

出 版 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11-1

 

本书的出版已有时日,但依然值得推荐。本书作者保罗格雷厄姆身上有一个吓人的“硅谷创业”教父标签,但其真实身份是一个画家,并阴差阳错在互联网时代成为了一名黑客。保罗格雷厄姆意图解释一个问题:过去三十年中,这什么很多赚到大钱的人都是程序员,而不是土木工程师,或者摄影师,或者精算师。比如比尔·盖茨、史蒂夫·乔布斯、拉里·埃里森。为什么?保罗格雷厄姆说:“我们生活中的一切,都正在成为计算机。”在这样一个时代,黑客成为推动计算机时代进步的革命性力量。如果你不能了解世界的黑客们对什么感兴趣,你也不会了解这个计算机主导的时代正在发生什么。

 

 

创业无味.jpg

《创业无畏:指数级成长路线图》

 

作者:(美)彼得·戴曼迪斯(Peter H.Diamandis)、史蒂芬·科特勒(Steven Kotler)著 , 贾拥民 译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8月 

 

对于行走在创业路上的人,这本书有创业鸡汤的味道,在一定程度上该书提出的公司如何实现指数级增长,可以理解为摩尔定律在创业领域的另一种解读,不过如果你能理解为什么你口袋中的智能手机比20世纪80年代的一台超级计算机性能先进1 000倍而价格只是其百万分之一的原因。那你对指数级增长将有更感性的认识。《创业无畏》对于其创始人张瑞敏最大的启发是世界上最大的问题等于最大的商机。

 


重新定义公司.jpg

《重新定义公司:谷歌是如何运营的》


作者:(美)施密特 等著,靳婷婷 译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9月

 

对于重新定义一词,也许很多人已经听出了茧子。但鉴于这是谷歌掌门人埃里克施密特首部国内引进的作品。本书确有值得推荐阅讯的独特之处。诚如作者所说:我们不知道读者从事什么事业,所处何种行业,因此我们不会越俎代庖地指导你如何制订商业计划。但我们敢百分百地打包票:如果你有商业计划,那你的计划一定是错误的。只要是MBA式的商业计划,无论经过怎样的深思熟虑,一定在某些方面存在硬伤。这样的反MBA模式,确有天才之光闪烁,而其提出的“信赖技术洞见,而非市场调查”,这对于众多立志改变世界的创业者而言也是谷歌的成功之处。


高铁风云录.jpg

《高铁风云录》

作者:高铁见闻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10月 


高铁在今天的中国受欢迎程度正逐年加深,可以说高铁给了中国大众一种保有尊严的出行选择。春运虽然依然是社会热点但不再成为一个国家的悲情事件。作者高铁见闻自然是一个隐在幕后的笔名,他以轻松的笔触,讲述了世界高铁发展背后的大国博弈,风云激荡、恩怨情仇。全书以交通变革改变世界格局为线索,重点介绍了高铁肇始于日本、发展与欧洲、格局大变于中国的历程,其中高铁在日本与中国的发展故事是全书的重点。而中国高铁发展的历程其曲折惊险尤其是在“723事故”后的风雨飘摇,高铁见闻都有局中人述史的感觉。

 

风口上的互联网+汽车1.jpg

《风口上的互联网+汽车》

 

作者:贠强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1月1日

 

电动化、智能化 、电商化与共享化,一场围绕汽车产业的“四化运动”在中国与世界汽车强国之间同步发生。这场四化运动可以说是互联网带动的信息革命与传统汽车制造碰撞的火花,也可以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新阶段。贠强,作为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博士研究员敏锐地发现了这一变化在中国和世界引发的波澜,并对此进行了全面的观察与分析形成了读者面前的这本《风口上的互联网+汽车》。贠强看到了互联网与汽车碰撞对汽车工业的推动,甚至会进一步改革社会形态,需要各国政府在法律层面适应一个智能汽车时代的到来,并呼吁各界在战略宏观层面提前布局,一个可见的未来虽然日渐清晰,但更需执着前行。贠强以观察者的角度切入,冷静地描述,客观地分析,形成了这部汽车与信息技术互相融合的历史底稿。


智驾注:本文转载来源为AutoR智驾,由AutoR智驾转载。
收藏 1 分享:
相关文章
关于智驾 关于投稿 商务合作